关于JavaScript中this的软绑定

首先,什么是软绑定?

所谓软绑定,是和硬绑定相对应的一个词,在详细解释软绑定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硬绑定。在JavaScript中,this的绑定是动态的,在函数被调用的时候绑定,它指向什么完全取决于函数在哪里调用,情况比较复杂,光是绑定规则就有默认绑定、隐式绑定、显式绑定、new绑定等,而硬绑定是显式绑定中的一种,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调用函数的apply()call()或者ES5里提供的bind()方法来实现硬绑定的。

硬绑定有什么问题,为什么需要软绑定

上述三个方法好是好,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函数的this强制绑定到指定的对象上(除了使用new绑定可以改变硬绑定外),但是硬绑定存在一个问题,就是会降低函数的灵活性,并且在硬绑定之后无法再使用隐式绑定或者显式绑定来修改this的指向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被称为软绑定的实现就出现了,也就是说,通过软绑定,我们希望this在默认情况下不再指向全局对象(非严格模式)或undefined(严格模式),而是指向两者之外的一个对象(这点和硬绑定的效果相同),但是同时又保留了隐式绑定和显式绑定在之后可以修改this指向的能力。

软绑定的具体实现

在这里,我用的是《你不知道的JavaScript 上》中的软绑定的代码实现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if (!Function.prototype.softBind) {
Function.prototype.softBind = function (obj) {
const fn = this;
const args = Array.prototype.slice.call(arguments, 1);
const bound = function () {
return fn.apply(
!this || this === (window || global) ? obj : this,
args.concat.apply(args, arguments)
);
};
bound.prototype = Object.create(fn.prototype);
return bound;
};
}

我们先来看一下效果,之后再讨论它的实现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function foo() {
console.log('name: ' + this.name);
}

const obj1 = { name: 'obj1' },
obj2 = { name: 'obj2' },
obj3 = { name: 'obj3' };

const fooOBJ = foo.softBind(obj1);
fooOBJ(); //"name: obj1" 在这里软绑定生效了,成功修改了this的指向,将this绑定到了obj1上

obj2.foo = foo.softBind(obj1);
obj2.foo(); //"name: obj2" 在这里软绑定的this指向成功被隐式绑定修改了,绑定到了obj2上

fooOBJ.call(obj3); //"name: obj3" 在这里软绑定的this指向成功被硬绑定修改了,绑定到了obj3上

setTimeout(obj2.foo, 1000); //"name: obj1"
// 回调函数相当于一个隐式的传参,如果没有软绑定的话,这里将会应用默认绑定将this绑定到全局环境上,但有软绑定,这里this还是指向obj1

可以看到软绑定生效了。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softBind()的实现。

在第一行,先通过判断,如果函数的原型上没有softBind()这个方法,则添加它,然后通过Array.prototype.slice.call(arguments,1)获取传入的外部参数,这里这样做其实为了函数柯里化,也就是说,允许在软绑定的时候,事先设置好一些参数,在调用函数的时候再传入另一些参数(关于函数柯里化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详细的讲解)最后返回一个bound函数形成一个闭包,这时候,在函数调用softBind()之后,得到的就是bound函数,例如上面的var fooOBJ=foo.softBind(obj1)

bound函数中,首先会判断调用软绑定之后的函数(如fooOBJ)的调用位置,或者说它的this的指向,如果!this(this指向undefined)或者this===(window||global)(this指向全局对象),那么就将函数的this绑定到传入softBind中的参数obj上。如果此时this不指向undefind或者全局对象,那么就将this绑定到现在正在指向的函数(即隐式绑定或显式绑定)。fn.apply的第二个参数则是运行foo所需要的参数,由上面的args(外部参数)和内部的arguments(内部参数)连接成,也就是上面说的柯里化。

其实在第一遍看这个函数时,也有点迷,有一些疑问,比如var fn=this这句,在foo通过foo.softBind()调用softBind的时候,fn到底指向谁呢?是指向foo还是指向softBind?我们可以写个demo测试,然后可以很清晰地看出fn指向什么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const a = 2;
function foo() {}
foo.a = 3;
Function.prototype.softBind = function () {
const fn = this;
return function () {
console.log(fn.a);
};
};
Function.prototype.a = 4;
Function.prototype.softBind.a = 5;

foo.softBind()(); // 3
Function.prototype.softBind()(); // 4

可以看出,fn(或者说this)的指向还是遵循this的绑定规则的,softBind函数定义在Function的原型Function.prototype中,但是JavaScript中函数永远不会“属于”某个对象(不像其他语言如java中类里面定义的方法那样),只是对象内部引用了这个函数,所以在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调用时,fn(或者说this)分别隐式绑定到了fooFunction.prototype,所以分别输出3和4。后面的fn.apply()也就相当于foo.apply()